一、双吸泵核心技术与农田灌溉需求的深度契合
350S-26:350mm 口径对应 160-18000m³/h 流量,26m 扬程通过管路系统优化,可满足 3-5 公里农田输水需求;不锈钢焊接结构适配含轻微腐蚀性的灌溉水源,减少长期运行中的设备损耗。
14SH-19:14 英寸(约 350mm)进口直径匹配 126-12500m³/h 流量,最高 140m 扬程适用于山地、丘陵等落差较大的地形,比转数 190 的叶轮设计兼顾效率与抗汽蚀性能,避免远距离输水时因压力波动导致的停机问题。
二、远距离高压输水的三大技术突破
- 水力性能优化:效率与距离的平衡
双吸叶轮采用机翼型叶片,表面光洁度达 Ra3.2,水流阻力降低 20% 以上,即便在 10 公里长管路中,水头损失仍可控制在扬程的 15% 以内。例如,14SH-19 在 100m 扬程工况下,配合 DN300 镀锌钢管,可将水输送至 8 公里外的梯田区域,且末端压力保持 0.3MPa 以上。
- 结构设计创新:抗疲劳与稳定性保障
中开式泵壳设计使检修无需拆卸管路,维护效率提升 50%;轴承采用双列向心球面滚子轴承,允许一定角度偏移,避免长距离管路振动导致的轴磨损。某万亩农田灌溉项目中,350S-26 连续运行 1800 小时后,轴承温升仍低于 40℃。
- 系统集成方案:从泵站到田间的全链路适配
搭配变频控制柜,可根据灌溉面积动态调节流量(如 350S-26 在 800-15000m³/h 区间无级变速),避免 “大马拉小车” 的能耗浪费;配合压力传感器与 PLC 控制系统,当输水距离超过 5 公里时,自动启动二级泵站接力,确保末端水压稳定。
三、典型应用场景与数据验证
场景类型 | 泵型选择 | 灌溉面积 | 输水距离 | 系统效率 | 能耗对比(与单吸泵)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平原大田灌溉 | 350S-26 | 5000-10000 亩 | 3-5 公里 | 82%-85% | 节能 18%-22% |
山地梯田灌溉 | 14SH-19 | 2000-5000 亩 | 5-8 公里 | 78%-83% | 节能 25%-30% |
跨区域水源调配 | 350S-26+14SH-19 | 10000 亩以上 | 10 公里 + | 75%-80% | 节能 20%-25% |
四、选型与系统设计关键点
- 参数匹配原则
扬程 = 垂直高度 + 管路损失 + 末端压力(例:输水高度 20m,距离 5 公里,末端需 0.2MPa 压力,则需选择扬程≥20+50(管路损失)+20(压力换算)=90m 的 14SH-19 型号)。
流量 = 灌溉面积 × 亩均需水量 / 灌溉时间(如 1000 亩农田需 3 天灌完,每亩需水 50m³,则流量≥1000×50/(3×24)≈694m³/h,可选择 350S-26 的中小流量工况)。
- 管路系统优化
管径选择:350S-26 推荐 DN300-DN400,流速控制在 1.5-2.0m/s,降低沿程阻力;长距离输水可采用 “变径设计”(前半段 DN400,后半段 DN300),平衡压力与成本。
排气阀布置:每 1-2 公里安装自动排气阀,避免气阻导致的扬程衰减(实测显示,未安装排气阀时,5 公里管路扬程损失可达 10-15m)。